(見本書第十一章、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之治療及案例分享)
(見本書第十五章、 亞斯伯格症、亞斯特質及過動症(ADHD))
一、 前言:
依全世界傳統精神醫學分類,都把注意力無法集中及過動,合併統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但是作者根據自己十多年來治療過數千位此類患者的自然療法臨床經驗,所重新整理創新的更合理分類中,雖然保留了ADHD,但卻特地把注意力無法集中(ADD)獨立分項出來。因為ADD與ADHD的臨床表現是截然不同的,況且有很大比例的學習讀寫障礙童,表現出來的症狀是ADD,但有少部份則以ADHD來表現,但其真正的障礙核心,卻是學習讀寫聽障礙。
二、 ADD及ADHD的異同
在自然療法上,ADD與ADHD的治療方法雖然大同小異,但其症狀成因轉機、EEG腦波、HRV自律神經表現、臨床症狀上、治療效果及預後評估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其實有很大比例的ADD學童,是因為有先天性的學習障礙所引起的。
I. 兩者症狀表現不同
在問診時,患者到底是ADHD抑或ADD是很容易區分的。尤其是已經上小學的兒童更容易觀察。ADHD患者,經常會打斷老師授課,嚴重的還會在教室中遊走,或到走廊操場上大叫,平時易動怒、打人等。
相較於ADHD患者在肢體上有過大的動作及侵略性,ADD患者反而顯得過度安靜(Hypoactivity),所以作者常在口語上戲稱大部份ADD患者都是「過不動」。
ADD者就算有一些動作,通常也僅止於東張西望;或將自己的身體扭來扭去,給人似乎坐立難安的感覺。
ADD孩童的學習障礙比例很高,到底有多高呢? 但缺客觀統計數計,不過ADD患者的臨床症狀,其實跟學習讀寫聽障礙者的症狀重疊性很高,因此建議有ADD的學童父母,都應幫他申請做學習障礙鑑定。
有過動(Hyperactive Disorder, HD)的兒少,雖然醫學界都習慣用ADHD(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來作為診斷名稱,但卻有很多過動孩童的父母,並不同意自己的孩子有ADD,他們都會說自己的小孩很聰明,成績也很好,老師上課內容他都有聽進去,只是喜歡搗蛋作亂而已。
根據臨床觀察,這類父母大都不認為小孩有ADD的困擾,而是只有過動而已,這些只有過動表現的兒少,通常在異常β腦波消失,轉為正常腦波後,就不會再有干擾課堂秩序的過動行為,而成為非常正常的學生。ADHD孩童有學習讀寫聽障礙比例,有可能比ADD患者低很多。
反觀一開始被形容為易分心、恍神、讀書漏字跳行、考試漏題的,並沒有過動,而只有而ADD的兒少,在治療上卻要比治療過ADHD更難,需要花費上更多的精力時間付出。這可能跟ADD患者的學習讀寫聽障礙比例較高有關。
ADD兒童腦波的β腦波比同年齡正常兒童的腦波低(異常)很多,而ADHD兒童的β腦波卻高(異常)很多。經過完整自然療法治療後,絕大部分這種超高的異常β腦波都會變成正常,而過動的行為也會隨之呈現戲劇性的改善,連帶其他如強迫性思考,或一些不符合常規禮儀的「突槌」行為,也會整體改善,但ADD兒童在治療後,過低β腦波卻不見得會升高。
ADHD兒童的注意力之所以不能集中,是因為有過動的β腦波而繼發性的集中不了,只要β腦波轉趨正常,不但不再有過動的表現,ADD也可以獲得改善,這跟ADD兒童的原發性注意力無法集中,是完全不同的。
III. 自然療法效果的不同
tics、ADD、ADHD三者的自然療法大同小異,治療效果方面,單純妥瑞症的治癒效果最高,幾乎高達95-99%,而ADHD的治癒率亦達九成以上。而只有70%的家長對ADD的治療效果感到滿意。
三、 ADHD過動症的生理機制與妥瑞症類似
依據統計資料,台灣地區約有5%-7%的學齡兒童,也就是有20多萬的小朋友受到ADHD的困擾,男童與女童患病之比率為3:1。
研究也發現,若ADHD於幼年期開始發病,會有30%-70%患者的症狀,將持續到青少年及成人,但成人期的ADHD患者,則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約有2%成人患有ADHD。
根據研究指出,ADHD患者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量,比同齡者來得低,無法有效篩選進入大腦中的訊息,因此行為控制的能力不足,進而產生過動及衝動的症狀,但推測這是腦細胞發炎而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初始原因。
遺傳基因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由於皮膚及腦組織都發育於胚胎時期的外胚層,門診曾見過五組以上的外表極為相像的祖孫三代,都同樣罹患ADHD、強迫症及亞斯伯格症。
ADHD除了部分與遺傳基因有關,腦細胞過敏也是重要成因,尤其是血腦障壁(BBB)較不健全者,大分子蛋白質(過敏原)穿透BBB闖入腦部,引起腦細胞發炎有關,單純性ADHD的致病成因跟單純性妥瑞症(tics)的致病成因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因為跟大分子「蛋白毒」穿透BBB進入腦部有關;兩者所不同的是,tics患者所受到影響的是主管隨意肌腦迴中的腦神經細胞,而ADHD患者則是主管情緒的前額葉腦迴受到影響。
四、 ADHD二大核心及三大特徵
1. ADHD二大核心:
ADHD包含兩個核心,其中之一為注意力不足(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另一核心為過動(Hyperactivity Disorders, HD)。
2. ADHD三大特徵症狀:
I. 注意力不集中 (Inattention)
易被教室窗外風景、同學說話的聲音等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無法專心聽老師講課,正常兒童有自我抑制能力,但ADHD兒童即使不斷地耳提面命或指責,也無法改善其表現,所以在老師眼中,有些 ADHD的小孩是一個非常漫不經心的學生。
II. 過動 (Hyperactivity)
有些ADHD兒在上課時,會未經許可就擅自離開座位,到處跑跑跳跳,就算坐著,也會不停的擺動手腳,活動量比一般正常兒童要大很多。如果被逼需要長時間保持不動,他們會感覺到非常不自在,似乎非要動一下不可。這種過動的情形不論在任何場合,只要他眼睛一張開醒來,就會想要動,除了動作,有時也會說出些不該說的,不得體的話,卻難以接受教導而有所改善。而ADHD 兒童的生氣、挫折感、傷心、高興等情緒性反應表現,也會比一般兒童來得更頻繁及強烈。老師常會在寫給家長的聯絡簿上,寫滿各種意外狀況,有些情況嚴重的ADHD兒童,在老師心目中就是個問題學生。
III. 衝動 (Impulsivity)
衝動性是指在抑制反應上有困難,例如在尚未深入思考前,就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ADHD兒童雖然能了解必須遵守紀律,但他卻忍不住想動,所以才會衝動地做出令人意外甚至違規違法的行為。根據作者之前擔任新竹地方法院榮譽觀護人的經驗,發現有很多關在監獄中的暴力犯及少年觀護所的受刑人,有ADHD衝動特徵的比例特別高。
五、 與ADHD並存或繼發的障礙
ADHD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被列為泛自閉症障礙的一種亞型,因此患童很可能會同時具有其他泛自閉症的特徵,也有可能是出於長期無法進入深度睡眠,因而併發出的各種繼發性神經精神障礙。
1. 睡眠障礙 (見本書第二十二章、睡眠障礙的診斷及自然療法)
睡眠障礙包括翻來覆去睡不安穩、磨牙、說夢話、尿床、夢遊、中樞或週邊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夢,睡夢中驚醒、盜汗、起床氣重、睡醒仍覺得很累,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等,有些人則會有猝睡症。
2. 對立反抗與行為規範障礙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 Conduct Disorder)
約有30~50%的ADHD兒童,會出現容易跟人對立反抗,尤其在男童的比率偏高,當他心情不好時,會破口大罵或推擠,甚至會展現暴力。通常被評為個性固執、易怒、情緒起伏大,且會做出反抗體制的行為。
3. 憂鬱症 (Depression)
研究顯示約有1/3比率的ADHD兒童患有憂鬱症。症狀包括鬱卒、沮喪、愛計較、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發生障礙、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不好、活動不足、自我嫌棄及負面想法等。 評估一個人是否有憂鬱症,可請他填寫貝克氏憂鬱症量表,此量表有21個問題必須回答,得分在13分以下為正常情緒起伏,得分在29-63者表示「嚴重憂鬱」。 (憂鬱症自我評量表)
4. 妥瑞氏症 (Tourette’s Syndrome)
ADHD兒童也有可能併發妥瑞症,乃是因為過敏原同時波及主管隨意肌腦迴中的腦神經胞,就會發生妥瑞症。
5. 強迫症 (見本書第十七章、強迫性思考與強迫症患者的成與敗)
可概分為強迫性思考及強迫症。
6. 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MDP)
躁鬱症是一種躁鬱交替極端性的情緒,高昂的情緒(躁症)與低落的情緒(憂鬱症)交替。
躁症的症狀有:情緒變化非常大、過度自信、活力充沛、好幾天沒有睡覺也不會感到疲倦、話變得多、大膽勇敢、且會反覆做出危險動作等。鬱症的症狀有:煩躁、情緒低落、持續性的憂傷、無法解釋的哭泣、會有自殺的念頭、無法感到快樂、感到頭痛、腹痛等的身體上不適、亦會感到全身無力、疲倦、無法集中精神、感覺生活很枯燥等。
7. 亞斯伯格症
(見本書第十五章 亞斯伯格症、亞斯特質及過動症(ADHD)章)
8. 有些ADHD患者,也會同時存在學習障礙及智力障礙等。
六、 ADHD的先天因素(詳見本書第四章、兒少神經功能及情緒異常的先天因素)
雖然在權威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 V中,把典型非典型自閉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亞斯伯格症、雷特氏症都歸類到「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中。
所謂光譜(Spectrum)就好像界於400奈米至700奈米(400nm~700nm)之間的可見光譜一樣,波長的長短及強度並不一致。自閉症狀也是可由極輕微到極嚴重不等。
最嚴重的自閉症,也就是典型自閉症,其特徵是 1. 沒有語言 2. 眼睛不會看人 3. 叫他名字似乎聽不到。
ASD有很大的比例是源自於先天性的,也就是由精卵結合後,在子宮中發育滿38週,瓜熟蒂落出生,剪斷臍帶之前就形成的,其他的神經功能異常,還有學習障礙及智力障礙等,則未被列入ASD中。
七、 後天因素引發的單純性ADHD
DSM V 的分類中,把ADHD歸入自閉症光譜(ASD)中,其實是有欠妥當的。因為有眾多ADHD患者,經過自然療法後,完全恢復正常,並未有殘留任何自閉症特徵(見本書第十一章、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之治療及案例分享)。
單純性後天型ADHD,主要是有大分子蛋白質(過敏原),經由腸漏處意外進入血液中,再透過發育尚不成熟的血腦障壁(BBB)進入主管情緒的前額葉腦迴,因而引起此腦迴的腦神經發炎,發炎的腦細胞在喊救命,發出高頻的β腦波,才引發ADHD過動症。
至於ADHD兒童到底是因為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起,根據經驗顯示,如果患童的臨床表現為ADHD,而3D EEG有過高異常腦波,且IgG抗體高的話,就傾向於後天性ADHD;如果3DEEG的腦波完全正常,而極少IgG抗體的話,則先天因素的可能性就較大。
作者發現有不少被醫學中心評估鑑定為典型ADHD的孩童,其實是由於在家中被語言或肉體虐待,而爆發出來的身心症(見本書第七章、「有毒父母」導致創傷後症候群及情緒障礙)。導致創傷症候群及後天情緒障礙,這類因受虐而引發身心症小孩的腦波大多接近正常。
八、 ADHD的教育及西藥療法
教育機構對於ADHD孩童有其專業的評估及施教方法,情況特別嚴重的,就交由特教老師施教輔導,當教育方法無效時,老師都會請家長帶患童去給兒童精神看診,經評估鑑定為ADHD之後,醫師就會開藥給患童服用。
作者對ADHD兒少並沒有開西藥,因為絕大部分來求診的患者,都已經吃了一段時間的藥物,因為藥物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才來尋求做自然療法。
有些兒少則是因為吃了藥引發嘔吐、噁心或食慾差的副作用,而無法持續服藥,才會來尋求藥物之外的療法。有一位母親,把噁心無食慾的副作用,當成是「好」作用,因為他兒子胃口太好,而比理想體重多了20公斤,吃了藥後,不但症狀變好,母親再也不曾接到老師告狀電話,且因為噁心的副作用,體重減少了10公斤,母親說該藥物對ADHD有效,又可用來減肥,可說是一石二鳥。
九、 ADHD及ADD的自然療法
不論是ADD或先後天ADHD,都必須檢測血液中的200多種抗體,避開會引發腸腦的食物,服用足量的omega-36必需脂肪酸來修復腸腦漏及受傷的腦神經細胞,復原可期。至於同時有睡眠障礙者,則可考慮按體重使用微量CBD。(見本書第三十章、 CBD完成神經精神疾病自然療法的最後一塊拼圖)
(第十五章、 亞斯伯格症、亞斯特質及過動症(ADHD))
第十一章、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之治療及案例分享
ADHD個案之一
母親帶一位 4 歲女童來看門診,其主訴為眼睛癢、打鼾、腳底長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母親只把重點放在尋求過敏的治療。不過她不肯好好坐在椅子上,而是在小小的診間中往覆狂奔,不肯停下來,並且持續發出刺耳尖銳,幾乎要蓋過母親與醫師交談說話聲音的叫聲,尖叫聲沒有一秒停息,除此之外,她還想把電腦大螢幕推倒,又爬到桌子底下想把醫師的鞋子拉脫。
作者點開她的腦波檢測報告圖譜,發現強烈的β過動腦波佈滿了整個畫面,比作者心中所預估的異常腦波還要更高,配合她以上過動的症狀,於是就非常肯定的告知母親「您女兒除了皮膚、眼睛有過敏,腦細胞也有過敏,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注意不足過動症」。母親驚訝得完全無法相信,她說,「我的女兒很正常啊! 只是比較頑皮一點罷了!」
原來這女兒是她的第一胎,雖然她是親自照顧,但肯定是缺乏育兒經驗。
這種把異常當正常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就算是有自閉症、智障、學習障礙等,還沒有育兒經驗的母親,也很難自行察覺小孩有何異樣。
於是作者換另一個方式問媽媽 : 她上安親班時,肯不肯進教室上課? 媽媽竟然回答說 : 「我女兒從來不會進教室的,老師同學進教室上課的時候,她都一個人在教室外狂奔。」
由於皮膚及腦組織都是來胚胎時期的外胚層,治療腦細胞過敏發炎的方法,跟治療皮膚過敏,用的都是同一套方法。作者於是就不再多話,直接安排她抽血取血清做IgG及IgE抗體檢測,並給予補充診所特調的「自律升」Omega-36必需脂肪酸好油,每天喝 20 c.c. (每公斤體重1-1.5 c.c.),再加上麩醯胺酸、八種必需醣鏈及維他命C與維他命B群,這些都是可以用來作為修復腸腦漏、皮膚及受損的腦神經細胞之用的原料。
兩個星期後,檢驗中心發來的過敏抗體報告顯示她對蛋、豬肉、羊肉、雞肉、米飯、小麥、黃豆等均過敏(如以下二圖)。
把檢測報告用LINE發給患者的母親,並囑咐小孩必須停止食用那些有高抗體,也就是引發皮膚及腦細胞過敏的食物,同時不可再喝含糖飲料(甜味劑可用天然的甜菊粉代糖取代),兩個月後再複診時,發現她不但過敏已經痊癒,連之前的ADHD過動表現症狀也都消失了,她複診時乖巧的坐在椅子上,還主動跟醫師打招呼,「醫師阿伯,您好!」前後完全判若兩人。複診時的EEG腦波,也由原來的極高異常強烈β腦波(下圖上方)轉變為正常腦波(下圖下方)。
ADHD過動患者初診時之過動腦波(上)及兩個月後(下)之正常腦波她後來上了小學,一切表現都很正常,沒有表現出ADHD過動,也沒有ADD注意力不集中。試想當初如果沒有提早接受治療,一旦上了小學,家長肯定是會經常接到老師的投訴電話,或在聯絡簿上留言,要求把小孩帶去給小兒精神科看診,醫師也只能開藥物處方給學童服用的。
ADHD 個案之二
基本資料:
姓名:姚 XX 性別:男 年齡:9 歲
主訴:
此患童由特教老師帶來看門診,老師所勾選的主訴為情緒起伏不定、上課不坐在位子上,而是走來走去,打斷干擾老師授課,易生氣、暴怒、常動手打人。
初診時的3D 立體腦波(3D EEG)檢測發現有極高的異常β腦波,與ADHD症狀相吻合(如以下二圖)。
抽血檢測,發現他血液中有牛奶、蛋、小麥、黃豆、花生等最常見的前5名過敏食物中的蛋白質有極高(重度)的抗體,對這種檢測結果,常戲稱是得了「五燈獎」。
治療5個月後複診時的心律已變正常(如下圖右)。

上圖: ADHD姚童的過敏食物檢測報告之二
經過避吃過敏食物及採用以上個案的腸腦漏修復處方,五個月後EEG腦波檢測發現原本極度異常放電的腦波已完全恢復正常(如下方二圖)。
初診時的心電圖(EEG)呈現嚴重的竇性不整脈(如下左圖),五個月後複診時的EEG已變正常(如下右圖)。
自律神經檢測儀所自動打出的報告顯示,初診時的HRV心律變異(SDNN)非常高,達83.92,五個月後複診時的SDNN已降至20.59。交感加上副交感神經活性(LF+HF),也由初診時的3224.82降至複診時的133.56(見下圖)。
有竇性不整脈心律不整患者,心律變異(SDNN)必然過大,SDNN過大與ADD有正相關。只要有竇性不整脈,幾乎必然會表現ADD的症狀,竇性不整脈如果轉為正常,ADD的症狀也必然會部分改善。
作者意見:
1. 患者姚童就讀離島小學,是學校的頭痛人物,他情緒起伏不定、易生氣、暴怒、常追著人動手打人,上課時不肯坐在位子上,而是走來走去,又經常干擾打斷老師授課。不論是施以處罰或心理輔導、行為矯正,甚至服用醫師所開藥物,各種方法都用盡了,就是收不到效果。
2. 忙著出海捕魚的父母,委託學校的特教老師帶姚童搭飛機來台北看診,姚童痊癒後,即將退休的特教老師很感慨的說,要是早點知道有這種自然療法就好了,因為他所照顧過有很多小時候有 ADHD 的孩子,長大後都被發現罹患各種各樣的精神疾病。
3. 文獻上認為有腸腦漏,腦部主管情緒的額葉腦迴中的神經細胞,受到食物中的過敏原(大分子蛋白質)的影響,導致腦細胞過度放電(喊救命),呈現異常β腦波,乃是ADHD成因的研究論文發表過,但尚未形成主流意見。
4. 姚童雖然並無任何皮膚或鼻子過敏的外顯症狀,其實他的過敏是發作在腦部。根據臨床觀察,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之兒童,此較不會呈現出有ADHD或其他泛自閉症之表現。另外也觀察到,幾乎絕少看到有異常過動腦波的自閉症兒童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 我們對此現象的解釋,是認為皮膚與神經都源自於胚胎外胚層,過敏原與抗體的戰爭若好發在外胚層的皮膚,就形成異位性皮膚炎;若好發在同屬外胚層來源的腦神經細胞,即所謂過敏在腦,就會因而引起妥瑞症以及後天性的ADHD 。
5. 給ADHD患童做早療、行為治療、復健治療、心理輔導、感覺統合治療等,雖然都很重要,但是也應同時注重經由取血,找出具有過高IgG或IgE抗體之食物或環境過敏原,斷絕食用這些過敏食物,同時服用可修復腸肺腦漏及受損神經細胞的細胞原料物質。否則只是做各種傳統制式的療法,就好比用來捕魚的網破了一個大洞,在治療上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錯失了更加有效治癒的黃金時機。
(見本書第九章、ADD與ADHD的異同成因及治療)
(見本書第十五章、 亞斯伯格症、亞斯特質及過動症(ADHD))
ADHD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教育視頻
1. 孩子經常情緒暴走,是個性敏感、衝動還是可能過動?親師可以怎麼做?
6. ADD、ADHD是什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怎麼辦?5招ADHD過動症求診指南
7. 治療過動兒吃藥保護腦神經、卻失去活力,大人還能怎麼做?
8.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五個迷思
11. 為什麼不再覺得ADHD為人生扣分? ADHD的優勢?走出負面情緒!換個角度看ADHD
12. 經常拖延?挫敗感?焦慮?如何面對失控的完美主義ADHD & Perfectionism
14.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01:如何改善專心度、時間管理及問題解決能力
16. 【健康新生活】20161206 - 大家請注意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18. 科學素-過動症下ADHD的黃金治療 2019.09.22
21. 【醫師好辣】孩童過動症治不好,竟是因為這個?!2017.04.25 part3
24. KUMON 打造自學力的教育典範-向創新者致敬EP.1
25.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02:如何自助、改變想法及行為 (社交互動、衝動控制)
26. ADHD宣導動畫片
27. 了解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與成人症狀不一樣?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的治療方式?
30. 台大醫院高淑芬醫師研究室-淺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藥物治療的重要性以及迷思破除
32.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早期指標/過動/衝動/語言治療
34.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家長篇
37.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為什麼「不得不」調皮搗蛋? 馬大元醫師
39. 臺安醫院 許正典醫師 part 4 成人過動的三大核心症狀是什麼?
40. 2011.05.19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鄧小弟拖7年才治療
41. 2011.03.20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 - 過動兒媽媽心情路
42. 轉轉發現愛~我是過動兒
43. 孩子不專心、易衝動、恐罹患過動症 2015.07.21 公視晚間
44. 認識自己:分心、過動的青春 ~ 青少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45.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動畫短片
46. 了解過動兒的內心渴求 | 如何幫助過動症的孩子? | 親子教育
47.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03:如何自助、改變想法及行為(情緒障礙憂鬱及挫折處理)
48. 成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驗分享; ADHD孩子的適性教育; ADHD女性特質; 看見ADHD優勢 | ADHD大孩子
49. 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大家都說是過動症!但有無過動症,要經三個程序評估!
50.【ADHD大聲說】三種子類型&特質、鑑定與確診經驗分享、過動症是否有領身心障礙手冊?
51.【ADHD大聲說】拿手冊、有標籤的好處和壞處?ADHD孩子的教養方式?害怕被問「你是不是有過動症」嗎?有人教過你要「自我倡議」嗎?
52. ADHD過動兒應該吃藥嗎?擔心藥物成癮?副作用?選擇藥物治療前,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53. 兒童專注力不足怎麼辦?除了過動兒(ADHD),你可以懂更多!
54.「幸福學幸福」廣播 125-20150821如何教育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
55. ADHD迷思1: 小孩打電動超專心,怎麼可能是ADHD?
56. 【亞斯大聲說】和昱瑋聊聊~自閉症+ADHD的特質吧!
57. 迷思二:ADHD 吃藥就對了?!
58. 執勤就焦慮! 警罹成人過動症